2006年5月6日上午,河南郑州市两名钓鱼爱好者来到黄庄黄河大堤闸口内的一处天然鱼塘垂钓。无意间万联证券,他们瞥见旁边一个土坑里有缕缕青烟冉冉升腾。
平常的一个土坑怎么会冒烟呢?两人走过去仔细一看,发现土坑里有一具烧焦的尸体。
两人被吓得差点跌坐在地上。他们顾不上钓鱼了,赶紧掏出手机打电话报了警。市、区公安局负责同志立即率领侦技人员火速赶往现场。
经过现场勘察,侦技人员用石膏制模法提取了较为清晰的八枚可疑足迹和汽车轮胎印痕。法医检验发现尸体头部被包裹,有多处钝器伤,嘴上缠着胶带,双手被铁丝交叉捆绑于胸前,双脚也被铁丝捆绑。受害者除了右脸部尚未完全烧焦外,其余部分已基本炭化。
图片
鉴于现场没有发现搏斗痕迹,办案民警确认此处并非第一现场。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细微处入手,发现线索,查找尸源。
“5·6”专案组成立之后,市公安局负责同志亲自坐镇指挥。参战干警很快将数百份协查通报发往周边各地市公安机关。同时,认尸启事和吁请群众提供线索的公告也迅速在附近地市的媒体陆续刊出、播发。
专案组排查工作的艰辛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短短三四天时间里,办案民警们就调查走访了上千名群众,侦查触角延伸至本省和临近外省的多个地市。
这时,当地村民反映上来一条极有价值的线索:5月6日早晨,三位放羊的老太太路经现场附近时,发现那里正腾起浓烟。
这样,焚尸时间一下被精确到了凌晨四时左右。
尸检报告出来之后,又认定死者被害时间在凌晨一点以后。此案的时空排查范围大大明确了。
专案组汇总了各方信息之后认为:从死者被害时间和焚尸时间推算,第一现场与焚尸现场间的路程应是开车两小时左右。据此,应将排查范围定在以现场为中心黄河沿岸的二百五十公里范围之内。
就在专案组大规模地展开排查行动的时候,同一地区的其他乡村又接连发生了两起杀人焚尸案。尽管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的尚不可知,然而,作案手法大致相同,案发地点又属于同一辖区,市公安局决定并案侦查。
第二起案件是在5月9日傍晚。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临近黄河大堤的一片玉米地内发现一具烧焦的女尸。市公安局迅速派出民警赶赴案发现场。民警在现场看到,这名女尸头西脚东,呈仰卧状,面部已经烧焦,衣服尚存一些残片。
图片
怎么又是焚尸?怎么也在黄河岸边附近?报案的村民说,当时他看到自家的玉米地里有一片玉米倒了,感觉不太正常,但是又不敢自己前往查看,就高声呼喊刚刚经过此地的一名同村村民;两人一起进入玉米地查看究竟,结果发现了尸体扬起的手臂。他们不敢久留,一边离开现场,一边打电话报警。
这个被焚尸的死者究竟是谁?由于面部轮廓已被烧坏,当地村民无法辨认。如何确认死者身份成了专案组首要的难题。专案组在现场提取了两枚旅游鞋足迹。现场没有发现凶器,也没有发现厮打搏斗遗留的物证。
显然,这又是一起在他处杀人,然后在此处焚尸的案件。不过,这具尸体与“5·6”案不同的是,只重点焚毁了脸部,尚存的衣片还能辨认出衣服的色泽和样式,两只赤足非常完整。
市公安局领导决定将5月9日发生的杀人焚尸案与三天前的“5·6”杀人焚尸案并案侦查,专案组名称不变,仍称“5·6”专案组。
谁知道,6月11日,当地又发现了第三起焚尸案。
6月11 日早晨,在临近“5·6”案发地只有一公里的一片麦田里,村民们割麦子的时候发现了一具被焚烧的无名女尸,尸体已高度炭化。“5·6”专案组再次接到了并案侦查的命令。
图片
至此,专案组已经肩负了“5·6”、“5·9”、“6·11”三起杀人焚尸案件的侦破任务。
最后一起的“6·11”现场勘验发现万联证券,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了盛装汽油的水壶,附近还发现了一趟汽车轮胎印迹,轮胎印迹附近还发现了几枚足迹。
专案组先后排查了近千人次,搜集各类疑似鞋子一百多双。经过不断筛选、甄别,专案组将最难鉴定的五双鞋子,连同在三起焚尸案现场提取的足迹样本一起送到了省公安厅,放在了足迹专案郑德才的办公桌上。
郑德才和同事们一起整整忙了一天。然而,他的结论让专案组的同志们比较失望:这五名嫌疑对象没有一个与案件有关,而且与三起案件都没有关系。
但郑德才也给专案组说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你们备车,我要带三名同事一起前往现场,做最新的勘验。或许,能给你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在黄河大堤附近,郑德才和同事们一连查看了三处案发现场,提取了一些尚存的足迹样本。
在案情分析会上,郑德才说:“昨天看到的这五双鞋子与现场足迹样本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细节之处还是有很大差别,不能做统一认定。不过,我和同事们经过今天的最新勘验,可以为你们提供这三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你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缩小排查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我们认为,这三起案件的现场足迹样本表明,作案人都是男性。其中,前两起'5·6’'5·9’均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作案,最后一起'6·11’为一人作案。从年龄结构来看,只有第一起,'5·6’有一枚足迹显示年龄稍大些,大约五十岁左右;其余现场足迹都显示作案人员为二十岁至二十八岁之间,偏于年轻。”
由于专案组前期在临近各地市散发了不少认尸启事、公告,就在郑德才还没有离开专案组的时候,一名群众急匆匆赶到了专案组,前来报案认尸。
报案认尸的是一位外地在此地收购废品的人员。他称自己的妻子8日上午骑三轮车外出收废品,一直没有返回家中。由于妻子外出之前曾经与他拌嘴,他还以为妻子一气之下返回了老家。可是电话打遍了老家的亲友,谁也没有见过他的妻子。妻子骑走的三轮车也不见了。
图片
办案民警立刻带着报案人前往殡仪馆停尸房辨认尸体。从受害人所穿的衣服看,报案人称,尚存的衣片,像妻子所穿衣服。
受害人刘某,女,五十岁,死前一直与丈夫一起在附近收购废品。
为了确定这具尸体是否为报案人的妻子,郑德才提取了受害人的赤脚足迹,然后让报案人回家拿来了几双受害人的鞋子。经过认真比对鉴定,郑德才认定受害人的确是报案人的妻子。
这样,第二起案件的认尸工作算是完成了。
很快,又一条线索浮出了水面:受害人的三轮车在一处空房子里被发现。
根据这条线索,专案组办案民警走访得知,有人曾经看见附近的年轻人周某、王某在案发当天骑着三轮车经过这里。
当天,办案民警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周某、王某,迅速将两人控制进行询问。然而,两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拒不承认自己参与了杀人焚尸,只说自己一直待在网吧里上网聊天、看电影。
办案民警调取了网吧的监控录像,两个年轻人确实在网吧待了很长时间,甚至有几个晚上就睡在网吧,睡醒了接着玩游戏。但是,偏偏案发那天,他俩不在网吧。具备作案时间,有人在现场附近见过他们,这就是重大嫌疑。他们自己却不承认作案,那只有靠现场证据说话了。由于在三轮车上没有提取到周某、王某的指纹,郑德才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提取了周某、王某脚上的鞋子与“5·9”现场勘验提取的足迹进行检验比对,发现几乎一模一样。
原来,两个年轻人杀人焚尸之后,将抢来的现金全部花在了网吧,忙着打游戏,连鞋子也没有顾得上更换。现场足迹的认定使得周某、王某不得不交代了自己杀人抢钱的犯罪过程。
图片
年轻的周某、王某是同一个村子的村民,高中辍学之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后来他们终于在网吧游戏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可是,打游戏需要购买虚拟的装备,买装备需要钱。他们穷急生疯,想到了抢劫,并准备了锤子等凶器。
他们并没有计划在5月9日那一天作案。可是,当他们在街头游荡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收破烂的吆喝声,他们就临时起意,以卖废品为由将受害人诱骗至一处空房中,用铁锤击打受害人的头部将其杀死了,抢走了受害人身上的八百元钱。后来,两人又用受害人收购废品的三轮车将尸体运至玉米地中抛尸并焚尸。
办案民警询问周某:为什么要杀人?
周某:不为什么,就是没钱。我需要钱?
办案民警:抢来的钱呢?
周某:都花在打游戏上了万联证券,添了不少武器装备(游戏人物所用)。
办案民警:为什么想到了焚尸?
周某:这你还不明白,毁容了,谁也认不出来。
很快,他俩作案使用的两把锤子也在一处草丛中挖了出来,上边残留的血迹与受害人DNA一致。
不久,又有人前来专案组报案认尸。
他们是一对夫妻,男子姓吴,女子姓柳。吴某五十一岁,夫妻两人都不是本地人,是从广西赶来寻找女儿的。原本,他们两口子和女儿一直居住在广西某地。两年前,女儿来河南打工,在网上结识了案发当地的一位青年李靖。李靖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在某企业工作,生活较为优越。2003年春天,由于“非典”肆虐,单位放假,二十七岁的李靖在家通过互联网认识了在一家工厂打工的女孩吴琼。两人经过一年的相恋,于2004年5月1日结婚了。婚后,两人感情和睦,生活稳定。
图片
直到几天前的一天晚上,吴某两口子想念女儿,就打电话到了李靖、吴琼家中,想问问女儿身体生活情况。谁知道女婿李靖当时只说了一句“她已经睡着了”,就挂了电话。第二天、第三天再打电话,吴某两口子始终没有和女儿通上电话,女儿的手机也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吴某两口子预感到可能是女儿出事了,或者重病了,就买了火车票赶到了李靖、吴琼家中。没有想到的是,女婿李靖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吴琼失踪了;他已经在一天前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称妻子走失。
看到屋内墙角依然残留的玻璃碎片,还有女婿李靖脸上的伤痕,吴某两口子疑心重重,怀疑他们曾经吵架打架气走了吴琼。恰巧,吴某两口子去吴琼所在工厂了解情况的时候,听说专案组正在排查谁家有失踪人口,就一起来到了专案组,向专案组汇报了他们心中的疑点,以及女婿李靖的反常之处。
吴某两口子疑惑不解,他们已经有六天以上的时间与女儿没有通上话了,为什么女婿李靖那么晚才去报案?
专案组迅速安排吴某两口子前往殡仪馆停尸房认尸。可是,女尸因为高度碳化,吴某两口子根本无法辨认。
专案组经过对吴某两口子进行DNA鉴定,证实女尸就是吴琼。于是,专案组迅速锁定了死者的丈夫李靖。
图片
在专案组,李靖非常平静,说妻子吴琼由于辞去了工作,在家专职炒股,所以很少出门。案发那天早上,妻子说要外出购物,很早就出门了,再没有回来。由于事前两人有过拌嘴的行为,他以为妻子一怒之下回老家了,也就没有在意。后来,岳父吴某反复打电话,他才意识到妻子可能出事了,才向当地派出所报了警。
专案组提取了李靖的指纹,很快发现与焚尸现场盛装汽油的水壶上的指纹相吻合。但是,李靖谎称自己的水壶已经丢失多日。他说极有可能是某人偷走了他的水壶,然后杀害了他的妻子吴琼,企图嫁祸于他。
李靖所称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为了找到足够的证据,专案组再一次想到了足迹鉴定专家郑德才。足迹鉴定再次锁定案件真凶专案组技术人员对李靖所穿的皮鞋进行了足迹样本提取。经过初步比对,该足迹样本与“6·11”焚尸现场提取到的足迹不太一致。随后,专案组技术人员又提取了李靖的行走足迹样本,一同送到了省公安厅郑德才的面前。一起送来的还有李靖的奥拓汽车的轮胎痕迹样本。
原来,专案组进一步调查发现,李靖为了掩盖罪证,将自己的奥拓汽车的四个轮胎全部更换了。专案组在汽车维修厂找到了李靖原来的四个旧轮胎。
经过认真检验李靖的足迹样本和汽车轮胎痕迹样本,第二天,郑德才签下了足迹、轮胎痕迹与现场遗留足迹、轮胎痕迹“一致”的鉴定书,证实李靖的奥拓汽车在案发当晚去过案发现场。
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李靖终于供述了当天的作案经过:那天,他下班回到家中,妻子吴琼正在厨房做饭。他顺便坐在电脑前,无意间发现妻子与一名男网友的聊天内容暧昧,怀疑妻子有了外遇,顿时怒火中烧。他本想和吴琼好好谈谈,没想到她听说此事,先吵了起来,批评他不该随便乱看她的隐私。这还了得?你偷偷有了外遇,难道我连批评一句都不行?他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怨气,冲动之下,找出一根电线,趁妻子不备,一把勒住了她的脖子,直到她不再挣扎。她在挣扎的时候,抓伤了他的脸部。
图片
之后,他将吴琼的尸体装进一个大号旅行箱,用一个水壶装满了汽油,开车来到一处麦田,用汽油焚尸灭迹。
第三起“6·11”焚尸案终于告破了。
专案组办案民警刚刚喘了口气,连一口庆贺的酒都没喝上,6月14日中午,一位山东居民王明安从山东某地给专案组打来长途电话,称他在当地看到了专案组寄发的“5·6”焚尸案协查通报上的死者照片。
他认为死者照片很像他的朋友萧岗起。两天来,他反复拨打萧岗起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他感觉萧岗起一定出现了问题。
久悬未决的“5·6”焚尸案案情出现了重大转机。专案组数十名办案民警立即兵发山东。经过与萧岗起的家人联系,专案组民警提取了可以鉴定的物品做了DNA鉴定,最终认定“5·6”焚尸案的死者确系萧岗起。
根据工作需要,专案组在山东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展开了对萧岗起近期活动的调查工作。据了解,萧岗起,男,二十五岁,原籍河南某县人,后在山东某武术学校任教练。2010年4月,萧岗起经人介绍与山东某县医院工作人员李娟谈恋爱。可是,这段原本非常正常的恋爱让萧岗起自己搞砸了。萧岗起仗着自己身手不凡,经常在夜间翻墙进入李家与其幽会。虽然李娟半推半就,可是,她父亲李明伟对自己女儿与萧岗起的交往十分不满,曾经数次进行劝阻,并且在电话中与萧岗起发生过激烈争执。
专案组还获悉,5月5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中午,萧岗起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宴。当晚,他又和三四个朋友饮酒至5月6日凌晨一点左右方才结束。其间,他的手机没电了,曾经借用朋友的手机与女友李娟通话,通话时发生了争吵。酒后,他让朋友开车将其送到了女友家的胡同口,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显然,李娟及其父亲李明伟是明显的嫌疑对象。
专案组办案民警立刻化装散布在李家周围,对李家父女展开追踪、监控。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五十多岁的李明伟有一辆捷达牌汽车,其轮胎花纹与“5·6”案现场提取的轮胎花纹一致;5月6日凌晨近两点时,李明伟与侄子李晓林有过密切的电话联系,随之李家曾有犬吠声;尔后,凌晨两点多,李家叔侄开着李明伟的捷达汽车外出;之后,李明伟一直去向不明。
图片
这一切迹象表明,李家父女、侄子具有重大嫌疑。但是,李家房屋空空如也,没有一个人。
6月18日晚,一直在李家外围蹲守的办案民警发现,李明伟突然返回了家中。抓捕时机成熟了,指挥部立即下达了抓捕命令。
6月19日下午,专案组刑警、武警共百余人全副武装进入了预定位置。下午五点左右,办案民警持枪冲人李明伟家里。正打电话的李明伟还没有愣过神儿,就被死死拧住,戴上了手铐。随后,李明伟的女儿李娟、侄子李晓林也先后落网,一同被押往河南专案组。
然而,经过初步询问,李家父女、叔侄拒不交代。他们认为尸体已焚,痕迹已除,谁也不可能找到证据;没有了证据,谁也没办法处置他们。
2006年6月24日,专案组为了拿出充足的证据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也为今后的诉讼奠定基础,派遣专人把“5·6”案现场提取的足迹样本,以及嫌疑人李明伟、李晓林的行走足迹样本送到了河南省公安厅,再次找到了郑德才。
经过初检之后,郑德才向送检人员表示遗憾:“你们所送检的八枚足迹,左右各四枚,均为赤足穿着质地薄软袜子形成,虽然大都是重叠、残缺和变形,但从特征反映看,这统统为一人所留。现在可以肯定这些足迹不是李明伟所留。经与李晓林行走足迹样本比对发现,你们提取李晓林的足迹样本时环境条件、走路姿势与现场不够接近,加上提取时对足迹选择不妥,特征反映不到位。根据足迹鉴定规定要求,你们提供的足迹还不能出具鉴定书。但是,我个人推断,根据足迹特征变化还原规律,现场足迹应是李晓林所留。我手边现在还有领导布置的重要任务,一时无法亲自去现场重新提取李晓林的理想足迹样本。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希望你们回去重新提取李晓林足迹样本,尽快送来再检。”
随后,郑德才向送检人员详细交代了提取此类足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006年7月25日,专案组再次送来了重新提取的李晓林足迹样本。郑德才和同事们经认真检验,很快做出了“'5·6’焚尸案现场穿袜足迹是李晓林穿袜行走所留”的认定结论,并出具了认定鉴定书。
经过反复较量,李晓林在足迹鉴定书的证据面前首先招供了。
随后,李明伟、李娟也在各种证据面前,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交代了作案全过程。
图片
5月6日凌晨一点左右,萧岗起酒后跳进了女友李娟家的院墙,进入二楼李娟的房间。此举被其女友父亲李明伟发现。李明伟来到女儿房间,与萧岗起发生了争执,李娟劝说他快走。偏偏萧岗起酒后无德,不仅不走,还开口辱骂了李明伟。
无赖泼皮在女儿闺房赖着不走,自己竟在自己家中受了窝囊气,五十多岁的李明伟自然气愤不已,立刻打电话叫来了小儿子李大华、侄子李晓林。李明伟、李大华、李晓林三人一同来到了李娟的房间。与萧岗起再次发生争吵之后,忍无可忍的李明伟顺手抓起一根钢管猛地击向萧岗起的头部。萧岗起立刻倒在了地上。随后,李明伟、李晓林、李大华三人将他用绳子、铁丝捆绑,胶带封嘴。看到他还在呼吸,怒气未消的李明伟手持钢管照着他的头部等处多次击打。
人死了,血流满地。几个人都傻了眼。怎么办?为了掩盖罪证,李明伟、李晓林两人将萧岗起的尸体包裹装入家中的捷达车后备箱运往黄河大堤,途中还购买了油壶及汽油,行至河南境内某处河滩抛尸。李明伟用所购的汽油焚尸。然后,叔侄俩开车逃走。李大华十分害怕,溜之大吉。留在家中的李娟在其家人作案运尸走了以后,将现场血迹作了彻底清洗,毁灭了证据。
不久,潜逃在外的“5·6”案案犯之一李大华投案自首。
随着“5·6”杀人焚尸案的破获万联证券,三起焚尸案至此案情大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诚信双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